2013-05-22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学叫古典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先秦散文、西汉史传文学、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代表了各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B.我国古代有些文学形式在不同朝代其所指有别,如“传奇”,唐、宋时代是指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代则指戏曲作品;“乐府”,汉代指民歌,宋代词也可以用此名称
C.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后来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所谓“古文运动”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战国的诗歌305篇;楚辞是屈原在楚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体诗。文学史上以“风”“骚”并称,来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2、下列有关韵文的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又叫“古风”、“古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它包括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和以后文人创作的有些诗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古体诗
B.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C.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数是由二支以上的曲子按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组曲,它可以用来叙述完整的情节并夹有议论,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D.赋,原是《诗经》铺陈叙事的一种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盛行于汉魏六朝。赋讲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描写多铺陈夸张,常以议论寄托讽喻之意,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3、《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在( ).
A.新疆
B.印度
C.西藏
D.甘肃
4、相传我国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朗朗上口
B.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
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兴趣
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
5、《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蒇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战国”应为“春秋”。
2、A【解析】《望天门山》不是古体诗。
3、A【解析】“火焰山”自东而西,横亘在吐鲁番盆地中部,为天山支脉之一。
4、B【解析】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是为了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
5、D【解析】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