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每一个报考者的具体动机何在,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拥有一份对国家公务员招考制度的信任——相信这种门槛不高的招考制度能给予自己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他们也热切地盼望这种公平竞争能切实兑现于国考的全过程。国考之所以热,或许正是因为公平的竞争机会还是太少了。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获悉,本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落下帷幕。据国家公务员局的通报,本次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者共有148.63万人,这些考生以55:1的平均招录比例竞争来自120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公单位的2.7万个公务员名额。其中最热岗位的竞争几近“万里挑一”,创下崭新的历史纪录。
国考热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4年12年间,国考招录职位增长了2倍,而国考报名人数激增了12倍。自2009年以来,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9年超过100万。这些年来,国人对国考热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冷思考”,对国考热背后的观念问题、就业问题乃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问题等等都有清醒的洞察。这样的反思很有必要,但是,如果只做这样的“冷思考”,而不能及时地洞见国考热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有关国考热的讨论就是片面的。
国考素有“玻璃房里的竞争”的美誉,国考热背后是公众对国考的信任,是公众对公平的热望。无论每一个报考者的具体动机何在,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拥有一份对国家公务员招考制度的信任——相信这种门槛不高的招考制度能给予自己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他们也热切地盼望这种公平竞争能切实兑现于国考的全过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许多人更习惯于冷眼旁观冷嘲热讽的当下,国考热背后的这份人心,这份对公平竞争的渴求,尤其值得珍惜。
国考的公平性,从其具体的制度的设计中就能看出。比如在报考门槛上,对报名者的学历专业提出要求是必要的,但在必要的条件之外,并没有其他招聘中常见的“985”“211”等限制。换句话说,门槛降低了,让更多的人有参与的机会。再如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笔试,而笔试成绩的判定是相对客观的,这就减少了人为操作的空间。尽管对于国考笔试考题的议论有很多,但这种方式保障公平性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改进,国家公务员考试在维护竞争公平上已日趋完善,国考的热度既是对这种公平性的反映,也从一个侧面对其“更进一步”提出要求。比如在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权重的设计上,“主观”的面试权重越大,越容易为作弊“营造”较大空间,这一点不可不察。又如,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所要求的资格条件。”这种由招考部门决定门槛的法定要求,极有可能为“萝卜招聘”敞开大门。
作为国家级的公务员考试,国考理应精益求精,在竞争的公平性方面树立榜样。其他级别的公务员考试,自然也要从国考热中看到求职者对公平竞争的渴求,向国考看齐,用事实打破一些人怀有的“越是基层公考越缺乏公平性”的固有观念。当然,也不局限于各级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也是如此,以福利待遇优厚著称的国有企业,尤其那些在本领域具有垄断性的国有企业,更要在招聘上做到公平。
由此想到,几乎每年在大学生毕业季,人社部都会专门发文,提醒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一些单位,要公开发布招聘信息,而不是“悄悄”就把人员定了,或是把岗位都留给所谓的“子弟”;教育部则会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包括户籍、性别在内的歧视性条款……如果以这些要求来衡量,国考在公平竞争方面是当之无愧的榜样,国考之所以热,或许正是因为公平的竞争机会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