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当前,应重点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稳妥有序推动农民工返城务工。
■从长期看,应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应对风险冲击角度考虑,需要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农业应急管理能力。
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寻求应对之策,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近期应对疫情工作
从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要求看,应重点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奠定全年农业再夺丰收的基础;稳妥有序推动农民工返城务工。
加强流通管理。当前重要任务是保障货畅其流,畅通绿色通道,实现供需对接,并严厉打击哄抬菜价、肉价等行为,保障市场供给。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通知要求,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把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除必要的对司机进行快速体温检测外,对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等优先便捷通行措施,确保区域间快速调运,必要的地方可设立农产品运输“接驳区”。畅通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通道,不得拦截蔬菜种苗、仔畜雏禽及种畜禽、水产种苗、饲料、化肥等农资运输车辆。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2019年秋冬季以来,各地按照稳产保供的要求,积极发展南方露地蔬菜和北方设施蔬菜,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1.7亿吨,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左右,这是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供应的坚实保障。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民合作社和相关企业的作用,通过及时了解主要农产品供求信息,合理安排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持正常生产秩序,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各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计划的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瓶颈问题。
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强化田间管理,才能奠定全年农业再夺丰收的基础。应重点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运输,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农业企业的复工对接工作,确保春耕备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运输顺畅。加强柴油调配储备,全力做好农机备耕,做好人员准备和物资储备。鼓励各村统筹安排,可采用人员分散的方式进行春耕种植。为降低疫病传染风险,农技培训可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微信等方式,从线下培训转为线上培训。
稳妥有序推动农民工返城务工。加强对农民工的防疫宣传,发挥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的作用,广泛开展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和科学防护知识的宣传讲解。引导农民工合理安排返城返岗时间,避免盲目外出。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农民工输出地要加强主要输入地企业用工、复工、交通、疫情等信息的发布工作,农民工输入地要加强企业用工情况监测,有组织地做好对接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为农民工提供包车服务。
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通过减免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返还失业保险费、增加就业补贴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按照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依规处理相关劳动关系问题。对于因隔离、留观、治疗或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导致暂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农民工,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工。
增强农业抵御风险冲击能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的这种重要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凸显出来。从长期看,应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强化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种植业要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产品优进优出、引进来走出去齐头并进。畜牧业要进一步加大生猪生产力度,推进新建猪场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同时积极带动中小养猪场(户)发展。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按订单收购加工,及时补上市场供需缺口。
强化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加强信息沟通,积极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加强主体建设,重点支持签订长期农产品采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向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形成产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权投资合作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应急绿色通道建设,降低疫情等重大灾害对农产品产地和销地衔接的影响。
提高重要农产品储备能力。做好基本农产品储备工作,在数量上要有保障,但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储备量。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能力建设要和生产能力、产品供应、消费需求相适应,综合考虑储存成本、管理成本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合理设计储备机制,达到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产品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
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充分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总结推广一些地方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出台激励政策,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全国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自由就业、全面保障的就业制度。
改善农村公共卫生防疫条件。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加强乡村医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乡村医生申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引导并鼓励本专科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通过城乡医院对口帮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防疫知识和防疫能力。同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抓紧完成乡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三项硬任务,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利用多种治理手段和方式,调动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治理绩效。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打造“云党建”平台,将党建工作、经济工作、村政建设等纳入信息平台,让村民在线上参与和监督,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机制。
健全农业应急管理体系
这次疫情提醒我们,应对风险冲击,更好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需要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农业应急管理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农业发展面临各种可预期或不可预期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必须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各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不仅体现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常态管理上,而且体现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非常态管理上。这就要求我们既考虑中长期发展战略,也考虑应急之策,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
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应急管理重在预防。加强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突发事件监测。应完善预测预警机制,一旦有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苗头,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不能制止的,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大体包括六个方面内容:统一的协调指挥机构,及时有效的反应机制,畅通的信息输送网络,健全的物资储备体系,成熟的科技研发支撑,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六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保障。
加强应急资金保障。处理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离不开资金保障。对于农业来说,有时还要对受损主体给予必要补助。比如,染疫畜禽被扑杀后,要给予农牧民合理的经济补偿;农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时,要给予农民必要的经济补助;等等。为了保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探索建立农业应急管理基金。
加强应急人才储备。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最需要业务熟悉、能够迅速有效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专职队伍和专业人才,同时要求这些专职人员勇于奉献、敢于负责、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这就需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应急人才队伍,重点抓好专职队伍的培训、演习。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民的宣传和训练,提高他们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执笔:张红宇 胡凌啸 胡振通 王亚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2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