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意在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于社会治理而言亦是如此,只有遵循治理规律,悟透治理道理,才能激发社会治理动力,挖掘社会治理潜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善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遵循自然规律,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前提,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反之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会竭泽而渔。以凤林村为例,以前生产方式单一落后,生活贫困,收入有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后来,通过引入“村寨银行”,与村民签订环保协议,以制度约束村民砍树伐树,倒逼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划定自然保护地,明确保护范围,奖惩机制,提供借贷资金,发展养殖业,种植经济作物,既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也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制定特色发展道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方能助力环境治理效能的提高。
文艺回归于民,提升文化治理效能。目前,我国文艺发展有高原无高峰,多作品少精品,处处受困于经济利益、短期利益,眼前利益。遵循文艺发展规律,提升文化治理效能,为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指导方向已成为当下时代的新课题。新民县刘村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坚持文化来自于人民,也应服务于人民的客观规律,扎根民众生活,进行文艺创作,做到问需于民,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文化服务,将唱戏与种戏相结合,让传统文艺节目在文化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可见,文化只有回归于民,回归民间,才能真正的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育文化的跨越,实现文化的共建共享,提高文化治理效能。
遵循社会治理规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项利益矛盾叠加,传统的治理方式遭遇挑战,探索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成为现实之需,发展之要。当前社会治理理念落后,单一的依靠政府管理,忽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效率低下,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措手不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根源即在于政府未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调整治理的方案,总结治理的经验,探索治理的规律,发挥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作用。为此,要解决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社会治理落后的矛盾,就要求政府不断更新对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真正的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如此,方能让社会治理真正的惠及于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进入十四五时期,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需要创新治理方法,遵循治理规律,提升治理效能,如此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方能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增强民生福祉,实现民族复兴添砖加瓦。